伊以大打出手,好处都进了俄罗斯口袋,靠石油赚得盆满钵满
伊朗和以色列那边导弹乱飞打得不可开交,俄罗斯这边却坐在办公室里数钱数到手软——你没听错,这场中东大战的最大赢家根本不是战场上的任何一方,而是远在几千公里外的俄罗斯。
天上掉馅饼都没这么准,伊以两国打得越凶,普京的石油钱包就涨得越鼓。
看看这波冲突给俄罗斯带来的真金白银:乌拉尔原油原本跌得惨不忍睹,每桶价格一度跌破4400卢布(约402元人民币),创两年最低纪录。
结果仗一开打,油价直接窜上5000卢布(约457元),涨幅高达15%。
布伦特原油更疯,几小时暴涨13%,冲到每桶78.5美元。
俄罗斯股市也跟着发战争财,能源股集体起飞,光三大能源巨头——俄罗斯石油公司、卢克石油和俄气——三小时市值就狂飙5500亿卢布(约69亿美元)。
这哪是打仗?分明是给俄罗斯国库空投钞票!要知道5月俄罗斯能源收入才5127亿卢布,创两年新低,转眼就被冲突“救”活了。
可俄罗斯凭什么躺赚?秘诀就俩字:位置。
中东一乱,全球石油心脏就哆嗦。
霍尔木兹海峡这根大动脉攥在伊朗手里,全球三成海运石油得从这儿过。
以色列炸弹往伊朗炼油厂一扔,市场立刻吓破胆——万一伊朗急眼了把海峡一关,油价还不得窜天?恐慌情绪成了俄罗斯的印钞机,毕竟它手握全球12%的原油出口量,油价每涨一美元,克里姆林宫的金库就叮当作响。
更妙的是,美国原本死盯俄罗斯“影子舰队”搞石油制裁,现在中东火药桶一炸,西方注意力全被吸走,俄罗斯趁机在乌克兰前线喘了口气。
不过普京的精明远不止发能源财。
俄罗斯玩的是顶级“战略平衡术”——明面上当和事佬,背地里闷声发财。
冲突一爆发,俄外交部立刻摆出正义脸,“强烈谴责”以色列袭击,呼吁各方克制,普京还亲自给伊朗总统、以色列总理甚至特朗普打电话,嚷嚷着要当调解人。
可实际行动呢?撤侨公告发得飞快,国家杜马副主席朱拉列夫直接泼伊朗冷水:“别指望我们派兵,买点S-400防空系统更实在!” 这操作简直把“塑料盟友”写在脸上:伊朗无人机确实帮过俄军打乌克兰,但俄罗斯才不想真蹚中东浑水。
说到底,俄罗斯在中东的算盘珠子打得噼啪响。
它和伊朗表面热络实则互相提防——去年刚签的《全面战略伙伴协议》听着唬人,实际连军事保护条款都没有,俄方甚至暗中阻挠伊朗在高加索地区扩张势力。
转头又和以色列保持“冷默契”,哪怕以方抗议俄伊武器交易(伊朗无人机可没少袭扰以色列),双方仍留着沟通后门。
更别说沙特、阿联酋这些伊朗死对头,全是俄罗斯石油大客户,普京哪头都不想得罪。
这种八面玲珑的功夫,活脱脱演绎了什么叫“战争财要赚,朋友可以卖”。
当然,俄罗斯的“渔翁得利”剧本也有软肋。
眼下油价狂欢全靠恐慌情绪撑着,可冲突一旦降温,市场立刻打回原形——OPEC+已在增产,美国页岩油虎视眈眈,布伦特原油想站稳80美元都费劲。
更别提玩火可能自焚:伊朗若真被逼急封锁霍尔木兹海峡,全球油价倒是能冲上130美元,但中国等进口大国经济受创,俄罗斯的能源长期饭碗也得砸。
所以说,普京这波赚得盆满钵满,本质是刀尖舔血的危险游戏。
伊以两国在战场上拼个你死我活,俄罗斯却靠着石油霸权笑看风云,顺带给全世界上了一课:现代战争早不止枪炮对决,更是能源、金融与战略的复合博弈。
当大国们忙着在火药味里捞油水时,小国百姓的血泪,不过成了他们账本上的一串数字罢了。
线下配资,杠杆买股票,配资炒股排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